翻译必然会遭遇语言之间的差异性,在理解与表达过程中,译音的认知和行文 习惯也必然会与原作者及原作之间存在一定距离。的确,翻译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 和诚实劳动的工作,译者无法避开原文中的任何词句,而必须毫无掩饰地面对任何 困难,故此,翻译中的“讹错”永远在所难免。 鉴于此,钱钟书先生提出了翻译的“化境”标准: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 “化”。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.既能不因语言习惯差异而露出生硬 牵强的痕迹,又能够完全保存原文的风味,这就算得上入于“化境”了。 钱先生还将这样的翻译比为原作的“投胎转世”(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s). 躯壳换了一个,而精神姿致却依然故我。换句话说,入于化境的译木必须通顺流 畅.读起来应该不像是译文.因为作品在原文里读起来决不会像经过翻译似的。
作为我国古典文论中的核心术语.“化境”原指艺术上臻T精妙超凡的境界, 以此而论及翻译,即是说译者在传递原文思想与风格方面应做到尽善尽美,因而从 这点来看.“化境”显然比“神似”更进一步或更深一层,或不妨以为是翻译应该 达到的最高境界。需要点明的是,就一般译者而言,神似即己不易,化境显然更 难.这一点就连钱钟书本人也不否认,指出彻底和全部的化境是不可能实现的理 想,译者充其量只能做到“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”。尽管界定及表述上有模糊不清 之嫌,“化境”标准的提出仍不乏重要的理论意义:翻译理应有最高的指导原则和 实践标准,这样的原则与标准也许难以企及,但却能够时时提醒译者记起翻译是一 项充满艰辛的诚实工作。
如需要拍图翻译请来拍照翻译网。
相关文章推荐
Copyright ©2021 www.paizhaofanyi.net 盛星网络版权所有
鲁ICP备19048066号-5